小橋流水鉛華去 古色古韻古城味
陰雨天來到麗江古城的旅客,有的選擇在室內靜聽古城雨聲,也有的選擇走一回古城雨巷
,每到轉角處就獨享一回古城庭院里散出的古樸和厚重。
是柔軟的麗江時光在流淌
當河水洗盡歲月的鉛華
實體、抽象的事物都更加清晰了
就說古城里那些傳統的建筑
天天見到
卻天天承載記憶
時時歷久彌新
陰雨天來到麗江古城的旅客
有的選擇在室內靜聽古城雨聲
也有的選擇走一回古城雨巷
每到轉角處
就獨享一回古城庭院里散出的古樸和厚重
依水而建
錯落有致
庭院以納西傳統風格為主
三坊一照壁
四合五天井
這可不是天馬行空
而是有理有據
納西文化有很強的包容性和開放性,可謂包羅萬象,兼收并蓄,體現在建筑上,以本土風格為元素,融合了白、藏、漢等多民族的建筑風格元素,這使它有了持久的生命力。到了今天,不少房子的外圍還是土墻,土墻顏色深淺不一,有黃紅相間、有淡紅,也有因年代久遠而黃里透紅的。
然后是房梁、房檐,甚至一塊懸魚板,都呈現為暗紅色,甚至有少量的粉紅色。這樣的場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《粉紅色的回憶》中那夏天悄悄走過后,定格在歷史深處的一些印象。特別是看到特色餐館外圍的夏日紅花,客棧門口的紅燈籠,門上一年貼一次的紅對聯,還有一些經年未改的紅楹聯,這些“紅”的記憶就愈發清晰。
那些年
四方街、大石橋、賣草場
……
各地商旅、馬幫來往頻繁
那時的生意那叫一個紅火
茶葉、銅器、銀器、紡織品出售無數
今天
四方賓朋紛至沓來
經商、定居、尋夢、療傷
來到麗江古城的目的不同
但歸宿都一樣
都是體驗這里獨有的每一絲氣息
不管昨天如何
也不論明天以后
只要在古城
心里就有夢
客棧門口的柳色格外顯眼
古城、客棧、柳色
……
那不就是“客舍青青柳色新”的情景嗎?
在這熱情似火的年紀
我在麗江古城“勸君更盡一杯酒”
留住我們在納西人家的庭院里打跳的細節
記住我們細說古城故事的內容
麗江古城的故事真的講不完
還是說最直觀的傳統建筑吧
先從那懸魚板說起
據說,“懸魚”出自中國建筑仙師魯班的創作,其性屬水,目得為化尖形火殺。“懸魚”的出現,是古人根據想象力,把房子側面似雄雞的嘴巴處系一魚形吉祥物上去,巧妙地把雄雞撲來啄人的形象,化解成為雄雞含著魚送給主人的樣子的?;瘍礊榧?,轉危為安。
不管實景還是虛景
整體還是局部
都那樣充滿寓意
滿滿的祈愿與祝福
再說說三坊一照壁,正房與左右廂房合稱“三坊”,三坊每坊為三間二層,哪里住老人,哪間住晚輩,哪廳會貴客,都有講究。而四合五天井主要是去掉了正房面對的照壁,而代之以三間下房的一坊,圍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,加上四角的耳房,形成一大四小五個天井。如今,這些建筑不少以民宿、餐館及各種店面、店鋪等形式經營,生意紅火,暑期盛夏,人心也熱情似火。
總感覺古城里人山人海
所有人忙忙碌碌
但麗江古城的時光是緩慢、柔軟的
他們忙著獨享古城那緩慢的時光
由外而內地讀懂古城 靜聽窗外的雨聲
在白天多走幾條巷道
觸摸每一處墻土
或者聽納西古樂飄滿庭院
……
但要知道在古城里
錯落有致的納西風格建筑
暗紅的噴漆、發紅的土墻、銅紅的雕梁
古樸而莊重,悠遠而真實
見證著繁華,記錄著大紅大紫
也映紅了一顆顆古城人的赤子心
相關推薦
- 《木梨戀歌》音樂微電影線上首發丨悠悠旋律中“戀上”麗江的“高原果王”
- 不可思議,一幅刺繡居然要4位繡工合作歷時3年多才能完成
- 又到山茶花開時
- 坐上這趟列車,我對麗江沒執念了
- 6條精致線路,帶你全方面了解玉龍雪山景區
欄目最新
友情鏈接
麗江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專欄 看見麗江